提供管道泄漏监测系统、水听器、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
等管线管网测漏、结构健康监测项目一站式解决方案
全国服务热线 0571-86043582
经典产品
了解查看管道泄漏监测系统,水听器,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杭州迈煌科技有限公司为您提供相关报价,丰富解决方案。
欢迎拨打全国咨询热线:
0571-86043582
公司秉承着“诚信为立足之本;创新为生存之源;服务为永恒主题”的原则,继续发扬“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将为中国智慧水务事业的发展和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献出我们微薄的力量!
行业动态|河南省四水同治规划(2021—2035年)
时间:2024-10-22   发布:杭州迈煌科技   阅读:309

什么是四水同治?

答:“四水”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即统筹解决节约利用水资源、系统修复水生态、综合治理水环境、科学防治水灾害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2021年12月31日,河南省印发了河南省四水同治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说明《河南省节水专项规划》《河南省水资源配置专项规划》《河南省河湖水域岸线专项规划》《河南省水生态修复与水环境治理专项规划》《河南省南水北调水资源利用专项规划》《河南省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专项规划》《河南省骨干工程建设专项规划》《河南省地下水综合治理专项规划》《河南省水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河南省智慧水利专项规划》是《河南省四水同治规划(2021—2035年)》的子规划,该规划框架及主要内容如下:

DI一章 现状与基础

DI一节 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貌与气候特征

二、河湖水系与水资源

三、水生态

四、水环境

五、水灾害

第二节 社会经济

一、人口及经济

二、农业生产力

三、资源与文化

四、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点

第三节 发展现状

第四节 发展形势

第五节 存在问题

第二章 规划思路与布局

DI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第二节 规划目标与指标

第三节 总体布局

三横:黄河干流、沙颍河、淮河干流,横越我省东西,连通山区和平原,不仅是我国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省内水流网络的主骨架、大动脉,为河南全省水资源时空调配和水an全保障的主要水流通道,省内流域面积12.45万平方公里,涵盖我省百分之75国土面积。结合防洪、供水、生态保护和水文化传承需要,完善蓄、引、调、排综合性工程体系,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奠定基础。

一纵: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纵贯我省南北、连通四大流域,是我国水网的重要骨架之一,也是全省水资源时空调配的重要水流通道,2020年受水城市52座,用水人口2292万人。加强水源涵养,完善供用水体系,扩大供水范围,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至2035年全省受水城市达到85座,受益总人口达到5600万人。

四域:全省涉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四大流域水情各异、水事各异,本着统筹“四水”并突出重点的原则分别进行分区布局。

河南省四水同治规划(2021-2035年)“三横一纵四域”现代水网总体布局图.jpg

河南省四水同治规划(2021-2035年)三横一纵四域”现代水网总体布局图

第三章 涉水空间管控

DI一节 涉水空间类型

第二节 河湖水域岸线空间及管控

一、河湖水域岸线空间范围

二、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

第三节 陆域涉水生态空间及管控

一、陆域涉水生态空间范围

二、陆域涉水生态空间管控

第四节 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及管控

一、已建和在建水利基础设施空间管控

二、规划水利基础设施空间管控

第四章 水灾害防治

DI一节 标准与策略

一、防治标准

二、治理策略

第二节 防洪除涝工程建设

一、完善防洪工程体系

二、增强城乡防洪除涝能力

三、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处理

四、水库库区及库周地质灾害处理

第三节 抗旱应急工程建设

一、农村和乡镇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二、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

第四节 非工程措施

一、行蓄洪涝功能管理

二、水灾害风险控制

三、抗旱应急调度

第五章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DI一节 水资源节约利用

一、节水水平分析

二、实施深度节水控水

三、节水管控

第二节 水资源供需分析

一、供水分析

——规划供水工程。

  地表水供水工程:实施宿鸭湖等已建大中型水库清淤扩容工程,有效提升防洪兴利功能;加快推进出山店、前坪水库水资源利用工程建设,实施昭平台水库扩容(替代下汤水库)、汉山、袁湾等大型水库和一批中小型水库,切实提升水资源调蓄和供给能力;实施引黄涵闸改造工程,建设郑州市西水东引、郑开同城东部供水等工程,规范有序推进引黄调蓄和南水北调调蓄工程建设,进一步发挥调水效益;2035年新增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超过38亿立方米。

二、需水预测

三、供需分析

四、供需缺口解决策略

第三节 水资源配置方案

一、水资源配置思路

二、2025年水资源配置方案

三、2035年水资源配置方案

四、水资源配置方案合理性评价

第四节 特殊干旱年水资源调配思路

第五节 重点领域和地区水资源保障

一、城镇供水AN全

二、农村供水AN全

三、粮食AN全

四、重点区域供水AN全

郑州市:针对郑州市水资源AN全保障体系目前存在的短板,从强化节水、深入挖潜、有效开源三方面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①、以强化节水为重点,积极开展城镇生活、制造业、服务业、绿化环境等领域节水,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力度,加强环城生态水系连通循环和水量调度,节约新鲜水使用量,提升用水效率和效益。

②、以深入挖潜为重点,实施引黄涵闸提升改造工程、水库清淤扩容工程、水系及水源连通工程。

③、以有效开源为重点,一方面积极争取增加南水北调水量指标,新建郑开同城东部供水等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观音寺调蓄工程,逐步实现市域南水北调水全覆盖,提升郑州供水an全保障程度;另一方面利用黄河干支流水资源,加快郑州市西水东引工程、郑州东部引黄口门向航空港区供水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桃花峪水库研究论证工作,推进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洛阳市:针对洛阳市工程型缺水问题,通过供需双向调控,提升水资源支撑保障作用。

①、深化节约用水,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倒逼工业节水,以强化用水管理推动旅游服务业节水,加快陆浑灌区续建配套及现代化改造,推进山丘区雨水集蓄和城镇再生水利用。

②充分利用已建故县水库和即将建成的前坪水库等大型水库的蓄水调节优势,实施引故入新、前坪水库引水等引调水工程,通过城镇供水管网延伸改造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③新建三元岭、阳光寺等一批中小型水库,完善水源工程布局,提升全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调配能力。

④通过建设小浪底南岸灌区、故县水库灌区、前坪水库灌区等大型灌区,进一步提升农业灌溉保证程度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第六章 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DI一节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an全保障

一、保护与修复重要饮用水水源地

二、巩固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成果

三、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an全防范

四、实施水源地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第二节 陆域污染防治及控制

一、深化工业污染防治

二、加强城镇生活污染治理

三、加快农村污染综合整治

四、控制农业污染

五、防治交通运输业污染

第三节 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

一、入河排污口排查

二、入河排污溯源

三、入河排污口整治

第四节 主要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

一、重点河段水环境治理与保障

二、积极开展湖库富营养化防治

三、实现水体环境要素指标监测

第七章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DI一节 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

一、重点河流生态流量目标

二、生态流量保障措施

①加强水资源管理。

②加强水网工程建设。

      结合引调水、水系连通和水库等水网工程,对本地水源进行补充、替换和增蓄。黄海平原、黄淮平原等生态流量保障不足的区域重点实施引调水及水系连通工程,通过南水北调渠库连通工程、引江济淮工程、引白入沙工程、引伊入汝济颍工程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建立不同流域间调水、输水通道,改进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特点,加强南水北调水、引江济淮水和引黄水等对生活、生产水源的置换,减少对本地水的取用,逐步退还被挤占的生态水;通过引沙济商工程等区域内水系连通工程,打造多源互补水网,直接或间接地保障生态用水,实现防洪、供水、生态多元利用。充分发挥引黄水对天然文岩渠、金堤河等水系的生态补水功能,改进天然文岩渠等水系生态基流难以满足的现状。同时,相机利用南水北调汛期弃水,对沿线河流水系进行生态补水。

③实施闸坝联合调度。

第二节 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

一、湿地保护与建设

二、河湖生境多样性维护

三、河流生态带建设

第三节 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

一、水源涵养

二、水土保持

第四节 地下水综合治理与保护

一、地下水超采治理

二、地下水水质保护

三、地下水管控

第八章 水文化保护与传承

DI一节 水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

第二节 水文化工程建设

一、黄河文化主轴建设

二、隋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三、南水北调中线文化带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纵贯全省,境内全长731公里。立足南水北调中线生态工程、民生工程、现代工程特点和沿线丰富的水文化元素,坚持保护与传承并重、生态和文化融合,以打造丹江口水源文化传承区和总干渠生态文化长廊为重点,发挥南阳、郑州、安阳等水文化传承节点带动作用,联动平顶山、许昌、焦作、新乡、鹤壁等区域水文化,挖掘丹水、垭口、滍水、鸿沟、黄河、淇水、漳水等特色水文化,积极对接荆楚文化、燕京文化等,深度融入总干渠生态廊道、调蓄工程等水文化工程载体建设。建设襄汉漕渠纪念馆、南水北调科学教育基地及移民文化园等科教文化工程,构筑南水北调文化与大运河文化、黄河文化、古都文化、地域水文化交融共荣的集中展示空间,打造“今古相映、多元融合”的南水北调中线文化带。

河南省四水同治规划(2021-2035年)水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格局图.jpg

河南省四水同治规划(2021-2035年)水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格局图

四、水文化传承弘扬节点建设

第九章 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DI一节 强化河湖长制

一、完善组织体系

二、建立长效机制

三、加强能力建设

第二节 健全水治理法规体系

一、健全水法规体系

二、加强水行政执法

第三节 深化治水体制机制改革

一、完善四水同治工作机制

二、统筹推进五水综改

三、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机制

四、健全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五、创新投融资机制

六、创新工程运行管护制度

第四节 强化涉水事务监管

一、强化河湖监管

二、严格水资源监管

三、加强工程监管

四、加强水土保持监管

第五节 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一、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三、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第六节 加强智慧水利建设

      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推进算据、算法、算力建设,通过建设一个“水利大脑”、完善两张网络、搭建九大协同应用、强化两类支撑,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1292”智慧水利体系,完善全省现代化水治理体系,为大大提升水治理能力提供有力支撑与强力驱动。

一、建设一个“水利大脑”

      基于“一朵云、一个中台、一张图和一个库”建设“水利大脑”,提供敏捷计算能力、数据服务能力、知识汇聚能力和决策支撑能力,支撑水利业务协同和智慧决策。“一朵云”提供算力、存储等基础支撑环境,“一个中台”提供数据交换共享、专业模型、算法等服务支撑,“一张图”提供水利空间信息服务支撑,“一个库”提供知识数据的融合、分析和挖掘。

二、完善监测感知与信息传输两张网络

完善水利监测感知网和水利信息传输网,建成具有泛在立体感知能力和高速互联的业务网、工控网、视频会商网,提供可靠的感知数据。

①完善水利监测感知网。

②提升水利信息传输网。

三、构建九大智能协同应用

基于“水利大脑”,在整合现有业务应用基础上,加快构建九大智能协同应用,实现水利业务、政务、决策支持数据共享和应用协同。

①水灾害应用。

②水资源应用。

③水环境水生态应用。

④水工程应用。围绕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等工程全生命期各阶段重点,利用“互联网+”、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电子签名等新技术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提升工程管理效率。

⑤农村水利应用。

⑥水利监督应用。

⑦移民监管应用。

⑧水利政务应用。

⑨综合决策应用。

四、强化an全与保障两类支撑

第十章 规划实施

DI一节 重大行动

第二节 重点工程

①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开展袁湾水库、昭平台水库扩容(替代下汤水库)、汉山水库、淮南支流其他水库等控制性工程建设,研究建设桃花峪、合河水库,实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优先实施近年来防汛形势紧张、出现险情、存在an全隐患或遭受洪水冲毁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an全的贾鲁河、卫河(共产主义渠)等主要支流综合治理,继续实施史灌河等骨干河道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和重点山洪沟治理,建设河南省黄河下游封丘倒灌区an全建设(贯孟堤扩建)工程、黄河下游滩区综合治理工程(河南)、河南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继续实施漳卫河系卫河坡洼蓄滞洪区工程,研究大逍遥滞洪区规划方案,开展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等。

②水资源配置工程。实施宿鸭湖等水库清淤扩容,建设白果冲等中型水库,规范有序实施观音寺、鱼泉等南水北调中线调蓄工程和引黄调蓄工程,实施引黄涵闸改造工程,建设引江济淮(河南段)、引沙济商、郑州西水东引等引调水及水系连通工程,研究淮水北送、引白入沙等工程, 建设小浪底北岸、小浪底南岸、赵口引黄二期、西霞院、前坪水库、出山店水库、故县水库等灌区工程及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等工程。

③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标改造项目、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实施生态需水保障工程、湿地保护与建设工程、重要生境修复工程,继续实施地下水综合治理、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工程,建设河流生态廊道工程。

④乡村振兴水利保障工程。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有序实施郑开同城东部供水等南水北调中线供水配套工程和周口市、商丘市等引江济淮配套工程,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农村应急抗旱水源,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

河南省四水同治规划(2021-2035年)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重点建设工程.jpg

第三节 资金筹措

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

DI一节加强党的领导

第二节 强化依法治水

第三节 保障资金投入

第四节 完善科技创新

第五节 统筹项目推进

第六节 推进公众参与

将四水同治工作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全省各地组织媒体做好四水同治政策解读,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公众对四水同治建设的意见,提升规划全民参与性和有效性。做好重点工程进展情况宣传报道,正确引导社会预期。积极开展四水同治专题访谈,宣传报道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展示四水同治的工作成效。

第十二章 规划意义

      水润中原,润物无声。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水利事业快速发展,为保障水健康、循环水生态、使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人多水少、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自然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不相匹配是河南省的基本水情。同时,我省地表水污染、地下水超采、湿地萎缩、河湖断流等水环境、水生态问题突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完善,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不强,部分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治水兴水法规、体制、机制、政策、制度不健全。水源不够、水量不足、水质不优、水工程不多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瓶颈”。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治水兴水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新机遇。河南全省上下必须站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高度,充分认识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的紧迫性、重要性,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加快实施“四水同治”,构建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通道,以黄河、沙颍河、淮河等自然水系为基础,以综合性水利枢纽和调蓄工程为节点,统筹四大流域的“一纵三横四域”现代水网体系,为构建我国骨干水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交出河南答卷!


下一篇:甘肃贵州山西三省水利厅召开乡村振兴水利保障及水利项目建设进度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