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背景
长久以来,陕西省水资源都十分短缺,而且由于地处西北,南丰北枯,时空分布不均。尤其是关中和陕北地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首当其冲的重大问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西安出现了历史上严重的水荒,渭河几近断流。在此情况下,不得不大量采取地下水,由此引发了严重的地质灾害,关中地区形成了巨大的“漏斗”和地质裂缝,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大雁塔也因此发生倾斜。善治国者,必先治水为了彻底解决陕西省关中地区的缺水危机,引汉济渭工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
二、工程介绍
引汉济渭工程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经国务院批复的《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中的水资源配置骨干项目,也是我国批准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利部评选的全国“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是陕西省有史以来zui大的水利工程,被誉为陕西的“南水北调”。
引汉济渭工程由调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两部分组成。调水工程由黄金峡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利枢纽和秦岭输水隧洞三部分组成。输配水工程由黄池沟配水枢纽、输水南北干线组成,按照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两阶段建设。过程是将黄金峡水库的水,通过水泵,抬高100多米,从黄三隧洞,自流进入三河口水库,然后再通过98.3公里长的秦岭输水隧洞,自流到黄池沟水库,zui后送往关中平原。看似简单的过程,实则却是困难重重。
三、难度特色
1、黄金峡水利枢纽工程
位于汉江干流汉中市洋县境内的黄金峡。坝高63米,总库容2.21亿立方米,总装机12.6万千瓦,年供水能力10亿立方米。就是从这里开始,把汉江的水开始调入关中平原。
由于这里的地势对地平,要通过水泵将汉江的水抬高106.45米送入秦岭隧洞,可以说是上演现实版的“让水倒流”。
在黄金峡水库,这里还有一个特色的功能,鱼类增殖放流站。
2、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
通过黄金峡水库的水,进入到三河口水利枢纽,再输送到秦岭输水隧洞。这里起着一个中枢调节的作用,具有防洪、发电、供水等多重效益。
3、秦岭输水隧洞工程
可是说是联通汉江和渭河的关键纽带,全长98.3公里,汉江水通过秦岭输水隧洞自流到黄池沟水库,进入关中平原。这么长的秦岭隧洞,相当于凿穿秦岭,其中zui大埋深2012米,相当于660层高楼,综合难度世界罕见,是我国埋深zui大、穿岭zui长的输水隧洞,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秦岭底部全面穿越。
3.1、地质条件复杂。
秦岭地质构造极为复杂,输水隧洞穿越了3条区域性大断裂、4条次一级断层和33条一般断层,涉及岩性多达20余种。
3.2、施工环境恶劣。
在这里,岩石抗压强度高达316兆帕,隧洞内常年温度超过40℃,相对湿度接近90%,人在其中就像蒸桑拿,尽管工人们为方便散热光着膀子,但仍然汗流浃背。加上岩爆、断层、涌水、有害气体等多种地质灾害叠加。
3.3、施工难度大。
施工过程中,涌水和岩爆是两大主要难题。自秦岭输水隧洞开工以来,共发生4000余次岩爆,其中强烈1557次、极强46次,zui大震级1.6级。施工人员必须头戴钢盔、身穿防护衣进行作业。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工人们仍坚持连续不断地作业。
3.4、调度运行复杂。
工程建筑物类型多,建设周期长,联动配合协调难度大,调度运行复杂。工程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信息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号召,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管理、施工监测和运维管理等各个环节,结合引汉济渭工程调度需求,搭建起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实现了统一调度、两级管理、三级控制的数字化新模式。
引汉济渭工程建设难度高、技术环境极具挑战,多项工程设计参数突破了世界同类工程建设纪录。工程建设者们以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能力,成功攻克了一项项重大难题,实现了从长江zui大支流—汉江到黄河zui大支流—渭河跨流域调水的时代壮举。以上这些足以说明引汉济渭工程到底有多牛了吧!!欢迎来评论哦!
四、部分奖项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申请专利29项,其中已授权12项;取得软件著作权5项,出版专著1部,主持编写了陕西省地方标准2项,参编水利行业标准1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引汉济渭工程调水区水库群调水模式研究》获陕西省第十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13篇论文获陕西省2018年度水利优秀科技论文奖项,《黄金峡水利枢纽三维协同设计与应用》获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BIM应用大赛水利工程BIM综合应用类二等奖。
2020年12月23日,《大型复杂跨流域调水工程预报调配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0年,《强震区高拱坝工程微震监测与数值仿真方法》获得2020年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1年10月28日,“引汉济渭隧洞施工岩爆预警与防治”成果获第十二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23年5月19日,“引汉济渭超长深埋秦岭隧洞施工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23年1月,入选“人民治水·百年功绩” 治水工程项目名单。
2024年9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简称“菲迪克”)全球基础设施大会上传来喜讯,引汉济渭工程荣获菲迪克工程杰出奖,该奖项被誉为国际工程咨询界“诺贝尔奖”。(能获得此奖项也能够说明该工程够牛的了)
五、工程时间轴:
2004年初,引汉济渭工程项目建议书阶段的前期工作开始启动。
2007年,秦岭输水隧洞建设前期工作启动实施。
2011年3月16日,全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引汉济渭等调水工程前期工作。
2011年7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引汉济渭工程项目建议书。
2012年4月,水利部向国家发改委上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2年9月27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的决议》,依法促进和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2013年7月31日,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工程进入公司化建设管理。
2013年12月20日,国家环保部批复《关于引汉济渭工程环境影响书》。
2014年5月,工程建设用地预审获得批复。至此,可研审批所需的15个前置性文件全部得到批复。
2014年9月2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4年2月15日,三河口水利枢纽开工建设;
2017年11月25日,引汉济渭秦岭隧洞出口段6500米隧洞正式贯通;
2018年12月20日,黄金峡水利枢纽首仓混凝土浇筑;
2020年,三河口水利枢纽全面建成,发挥蓄水发电效益;
2021年6月17日,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2022年2月22日,秦岭输水隧洞全线贯通;
2023年7月9日,黄金峡水利枢纽正式下闸蓄水;
2023年7月16日,历经十余年建设,引汉济渭工程实现向西安先期通水。
2024年4月,黄金峡水利枢纽基本建成,开始并网发电。
2024年6月,引汉济渭工程先期供水西安突破日供水100万立方米,为应对2024年旱情发挥重要作用。
2024年7月29日7时17分,“引汉济渭”调水水利枢纽——黄金峡水电站累计发电量达10509.4148万千瓦时,突破一亿度大关。
六、工程意义:
1、破解两大瓶颈
陕西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全国总量的1.48%,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水资源短缺矛盾十分突出。引汉济渭工程是破解陕西省水资源瓶颈制约、实现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的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三大区域同发展
带动陕南:调蓄丰水期的汉江水发电、供水,带动陕南绿色产业发展;
滋润关中:汉江水进入关中后,可有效补给关中城市群用水、减少当地地下水开采;
解渴陕北:通过水权置换等,还将为陕北争取黄河干流取水指标,为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提供用水保障。
3、四大城市皆受益
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可解决西安、咸阳、渭南、杨凌等4个重点城市生活与工业用水需求。受水区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1411万,新增5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用水。
4、展望未来
2023年引汉济渭工程实现向西安先期通水的情况下,随着二期、三期工程的逐步完善,一条新的生命之河将持续滋养广袤的关中大地,为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等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保障。它将大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典范。此处应该有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