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概述
引大济岷工程作为四川水网的“头号工程”,是国家水网规划确定的20条重大东西骨干输水通道之一,旨在通过跨流域调水,破解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水资源短缺难题。该项目被称为“四川一号工程”,也被一些人奉为“21世纪的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将拥有岷江、大渡河两大水系的水资源保障。
工程任务
从大渡河引水,在都江堰供水区构建以岷江都江堰和引大济岷工程共同保障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满足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兼顾农业灌溉,并为改善水生态环境创造条件,同时向引水线路沿线玉溪河供水区等补水。
供水范围
都江堰供水区内成都、德阳、绵阳、遂宁、内江、眉山、资阳7市40县(市、区),并向玉溪河供水区补水。
工程总布局
规划引水点位于大渡河泸定水电站库区,途径青衣江引入岷江成都段。准确的说,该工程是横跨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大流域。该流域多年平均引水量27.07亿立方米(约占目前都江堰供水量28%、大渡河泸定断面年均径流量10%),引水流量141立方米每秒。引大济岷工程引水线路总长约304.1公里(其中大部分为隧洞),其中总干线长155.6公里,北干线长44.6公里,南干线长103.9公里。输送线路上规划3座消能电站,总装机68万千瓦,年发电量34亿度。总工期96月(8年),总投资约680亿元;受益灌面1400万亩,供水区人口约3500万,惠及成都平原7市40县(市、区);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四川又一个堪比川藏铁路的“ 世纪工程 ” !
工程时间点
据了解,引大济岷工程从上世纪90年代提出,2003年形成初步方案,2012年纳入《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2019年3月,在全国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四川代表团郑重提出《关于尽快建设引大济岷工程的建议》。2020年完成《引大济岷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和审查,进入可研阶段,2021年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全国《“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2021年12月,水利部水规总院正式印发《引大济岷工程规模与总体布置专题报告技术讨论会议纪要》,同意工程总体方案及引水线路。
2022年2月,引大济岷指挥部办公室发布了《四川省引大济岷工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信息公示》,标志着工程环评编制工作全面启动。
2022年2月2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引大济岷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内禁止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的通知》正式发布。
2025年1月6日,发布了《关于引大济岷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内禁止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调整变更的通知》,对引大济岷工程建设征地范围进行调整变更。
2025年2月14日,四川省水利厅发布消息称引大济岷工程将于今年开始动工,这个激动人心的一号工程在今年迎来进展。
工程意义
引大济岷工程作为国家和四川水网体系的骨干工程,意义非凡。它是破解都江堰供水区缺水难题的“金钥匙”,是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稳固基石”,是保障成都都市圈城市供水安全的“坚固盾牌”,更是助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推动成渝双圈生态廊道构建的“有力引擎” 。谱写了新时期四川水利向新“蝶变”的时代华章,实现了全行业历史性、创造性、系统性变化,谱写了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篇章。